编者按:5月11日晚,在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17会议室,一场“十年殇事,青年雄起”主题党日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现场,23岁的大四学生李锐讲述了10年前亲历的汶川大地震。
在车里待了一夜,听着广播睡着了
这是地震后十年时间里的首次讲述。
作为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都江堰,受灾程度虽不如映秀、北川严重,但对于第一次遭遇地震的他们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那年,12岁的李锐是都江堰天马镇蓝天希望小学一名六年级的学生。5月12日下午,他们班安排了一场考试。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多小时,李锐怎么也坐不住,就走到教室最前排,和老师商量能否交卷。“平常我是个非常能坐的住的人,从来没有提前交过卷。那天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跟有预感似的。”老师没有同意。
就在李锐垂头丧气回到座位附近时,他发现座位一直在晃,开始还有点生气,以为是周围同学拽椅子想抄自己的试卷,便朝他们吼了两句。但晃动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加强烈,班里一同学忽然大声喊了一句:地震了!所有人开始往外跑。
蓝天希望小学不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是当初成都空军援建的一所学校,地震中,几乎没有学生受伤。大地依旧在晃动,所有学生都在楼下空地上待着。混乱中,有人说学校附近的一座厂子塌了。李锐有些不安:爸爸就在附近一座铁厂上班,不会是爸爸的厂子吧?
后来,学校联系家长亲自接学生回家,来接李锐的是邻居。“看到他的第一眼,我以为爸妈都出事了。”邻居告诉他,地震时妈妈在田间干活,看到周围摇摇欲坠的建筑,本来就心脏不好,所以身体又出现了不适,没能来。当天,李锐父亲所在的铁厂部分发生了坍塌,因为要帮忙处理,所以也没去成。
一家人团聚了,但地震带来的恐惧仍在持续。当晚,几乎所有人都不敢待在屋子里。李锐的邻居有辆车,一晚上,两户人家就一直挤在车里听广播。也正是这些消息,才让他们知道,他们所面临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
不久,困倦淹没了恐惧,李锐睡了过去。但李锐的妈妈却含泪担心了一夜,身处映秀镇的外公、外婆以及舅舅一家,一直联系不上。
活着已是幸运,还能握上总理的手
一周后,道路、通讯恢复,从映秀传来消息:家人全部平安,只有舅舅家的大儿子被埋在了废墟里,但很快被救出来了。
十多天后,当李锐再次看到这个自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映秀镇渔子溪村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一片废墟。“附近的映秀小学我每次都会去,那天见时,完全看不到存在过的痕迹,最喜欢那里的表演台,我还记得瓷砖上画的是长城。”后来的数据表明,“5.12”汶川大地震正是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地震几乎将映秀夷为平地,共有6000余人遇难。
外公一家人不停地感谢帮助他们的解放军。震后,村子里的人们用破损的木头、石块搭起了过渡房,经常做一些当地菜,想让解放军来吃,总被婉言谢绝。李锐清楚地记得,尽管大家住在板房里,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有年味,都更加热闹。天津一家公司来外公村子里办了一场春节晚会,村子里的人都聚在一起,看演出,吃烤全羊,妇女更是围着篝火跳起了舞。
过年时,时任总理的温家宝也来到了村子看望受灾群众,受人爱戴的外公被安排到了能与总理握手的好位置。也想凑热闹的李锐跟外公一起下了山,让他此生都感到幸运的是,现场,只是抱着碰运气伸出去的手,竟然被温总理握到了。不幸的是,站在“好位置”上的外公却没有捞着。
“心里真的感到很温暖,家人都劝我好几天不要洗手。”就这样,在最脆弱的时候,李锐的内心得到了最强大的安抚。
地震让人更懂珍惜,外公外婆去了北京
重生后的人们,也因为这场地震改变了命运。李锐回忆说,正是从地震那年开始,大家一起过年的习惯被延续了下来。十年来,每到过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每家每户飘扬,挂满灯笼的街巷不时传来鞭炮声。人们聚在一起,做上拿手的当地菜,一起开怀畅饮,是为劫后余生庆祝,亦是对逝去同胞的祭奠和缅怀。
2011年,历经三年重建后的映秀住宅楼鳞次栉比,所有人都搬进了新房子。随后,配套和绿化越发完善。如今,开饭馆,办茶坊,建水场,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每次回去看,都会有新变化,最近一次回去,竟然种上了大片的芍药花,5月份就能开花,肯定很美。”李锐说。
十年前,地震成了一个节点,跨过这个节点,人们更明白生命的意义,重创后的城市被赋予了更坚韧的脊骨。劫后重生的外公外婆,更加珍惜当下的日子,“过去他们只想着怎么攒钱,现在更愿意出来看看,前段时间还报团去了北京,如果不是地震,估计这辈子都走不出四川。”
同样,地震让李锐更懂得把握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期待更多改变。大学期间的他,学习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全院前十,利用假期打工赚来的钱,走过了东北、华东等地的大半个中国,大三那年还曾获得公费交流台湾半年的机会。
“十年,映秀早已站了起来,我也因此变得更加强大,感谢那些慷慨相助的人们,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能够从容回忆10年前那场殇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李锐笑了,仿佛故事里的悲伤,也变得幸福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