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网站首页 >> 三元文苑 >> 正文

我的百岁母亲

发布时间:2017-11-08   来源:烟台大学记者团    作者:侯守文   点击:
  记忆,像一部古老的无声电影,忽而幽暗,忽而明亮,忽而干涩,忽而又闪动着晶莹的泪水。我的母亲,是烟台大学首位过百岁的老人,有关于母亲的记忆,刹那间,就如此,铺陈开来。
  似乎人越老,便越爱回顾以前的事情,而且愈来愈清晰,反而是近来发生的事情最容易遗忘。以前发生的许多事情早已印在记忆里,也许我们从未留意,但它早已经久不散了。我的母亲60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之后便跟随我定居在烟台大学。她虽不识字,但她性格好,为人也和气,也不固执己见,能不断地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很快就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她经常在校园里散步、闲坐、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认识的人比我在这里认识的人都多。
  我家虽然住在四楼,但我的母亲坚持每天上下楼到校园里散步、闲坐。母亲今年左腿力量不够,不敢让她下楼了,但她在家里仍坚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部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她的听力虽不如以前了,但是尚能接听电话,而且思维清晰,记忆力较好。我尤注重母亲的饮食,粗细粮搭配,水果蔬菜不间断。老母亲也有着自己的小倔强,不喜欢吃一些营养品、保健品之类的,安于平平淡淡的一日三餐,便满心欢喜。老母亲的生活很规律,很看重个人卫生,她常同我说:“我不干净整齐,别人笑话咱一家人,就好像你的不孝敬。况且现在生活好、有条件,衣服破了补之,脏了洗之,干净整齐。自己好,子孙也好,免得他人笑话。”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在给母亲庆百岁寿时,有不少家乡亲戚前来祝贺。她的健硕硬朗,羡煞了我许多老同事和老师同学们。给母亲庆寿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沿袭一个传承,留下一个记录。家庭传承,我是如此说,更是如此做的,我坚信以身作则才能给自己的儿女做好一个榜样。虽然我和儿子、女儿、孙子不居住在一起,但每逢节假日,儿女们便回家,四世同堂,家庭氛围融洽。
  说到我的老母亲,离不开的一个词是:忠厚。老母亲的人缘特别好,她跟谁都能亲切地相处。她出身于农村,带着特有的朴实和忠厚,即便她曾经吃过苦流过泪,也从未曾磨灭掉她的忠厚和善良。她带着她的赤子之心谋生,直到现在,从未丢弃过。原来,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真诚地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母亲人缘好,这得益于她的生长环境与其赤子之心。她不争、不抢、不害人、不坑人、不报复……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这些好德行让她在“文革”风暴中也得以保全;在她离开家乡之际,全村人都舍不得。我也时常学习继承她老人家的优秀品性,才得以在生活、工作中顺利前行。当然,我也为此感到骄傲。
  时光是刹那的、短暂的,那些爱与温暖,总是分外匆匆。我虽是工科出身,但在烟大任职期间仍笔耕不辍,自退休后,我就更用心地伺候着老母亲。从去年开始,就利用平板、手机、文字记录下老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一大家子人齐聚一堂时的欢乐。为什么一个家庭能够构建出这种融洽的氛围,我体会到核心在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它不仅是晚辈对长辈的“孝”,也指长辈对晚辈的“孝”。晚辈对长辈的“孝”,是敬畏之心;长辈对晚辈的“孝”,是慈爱之情。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以其一而概论。这种关系是相互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实现,源于相互的平等和尊敬。
  “孝”至关重要,既能“承上”,又能“启下”。“承上”,“孝”能增进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拉进距离,还能使长辈保持心情愉悦长命百岁;“启下”,“孝”的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这不仅是一个家庭和谐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精髓的传承。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自己带给孩子的教育,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品行更多的是在反映家长的品行。我在维护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文化的沿袭。我在用我的“孝”教育着自己的儿孙辈,而这种“孝”的来源是老母亲给予我的潜移默化。不由得深思更多意义的“孝”原来源于彼此之间的尊重,我们不用一味的愚孝,而是付出并受益于“孝”。我的母亲对儿孙们的“孝”,得到了儿孙们对她的“孝”。
  我们在冗长的时光里旅行,将流水的过往记忆做成一枚山茶花的胸针。百年岁月的沉淀,这枚山茶花的胸针在岁月长河里发出浅浅淡淡的柔光,坚韧又温暖。
          (作者系烟台大学原图书馆副馆长)
          (采编整理:宋舒琳 张小红)

上一篇:庆祝十九大画展
下一篇:编者按

烟大校报

More

高教视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