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记忆是一道彩虹的话,可能于我而言有关成都的记忆是红色的,有关烟台的记忆是蓝色的,而关于生小科的记忆,应该就是绿色的,这种绿色代表了一种生命力,一种青春,一种希望,一种成长……
我相信缘分,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与生小科初见是在2014年9月,他是我的向导,带我走在梧桐道上、三元湖边、钟楼下、院馆前、小树林中,和时而温柔时而澎湃的海边。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憧憬我的大学生活,想着这四年能谈几次恋爱,拿几次奖学金 ,是否当班长、团支书,进学生会,进团委,参加各种社团。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在八景园的一颗大树下坐着,他笑着,我也笑着。
最开始的时候我总会想家,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去寻找那些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头像,来回划着,眼泪不知什么时候模糊了双眼。不知为何生小科看了出来,他把我带到海边,当海风从海岸的另一边吹来时,好像把想念都吹进了内心深处。我就是一个向往大海的孩子,阳光下,我享受着海风拂面的凉爽,感受着大海的宽广,我好像明白了:既然来了便无需多想。那天生小科陪我在海边坐了很久,夕阳拉长了我俩的影子,我们就静静地坐着,看潮起潮落,听涛声依旧。
从小到大,我最害怕的两个字就是“军训”,可作为大学里的第一堂必修课,我怎么也躲不过去。军训开始时,我每天都在叫苦,都在抱怨。后来,我发现每次在我们训练时,总有一个人在旁边守护着我们,拿着相机为我们记录,记录这段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比我们更黑了,但他却不说一句,只是陪伴着我们。正是因为他,我开始尝试着用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并未习惯的大学生活。感谢有他,让我再看到训练场时,心里都会觉得自豪,因为在那,有我留下的汗水,汗水的名字叫坚持。
刚来学校时我不爱说话,普通话也不标准,生小科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我能听懂四川话,你可以说四川话。”到了今天,我还记得那个笑容,那句话。慢慢地我们成为好朋友,记得有一次我想去竞选一个职位,但有些犹豫,是他的鼓励给了我勇气,在讲台上讲话时我紧张得不行,但看到他笑容的那一刻,我轻松了许多。我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我的这份感谢,我只是觉得生小科的笑容有一种魔力,让你有一种存在感,让你感受到你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生小科特别的文艺,也经常有写一些东西,他的文字就像他的笑容一样总是那么温暖。我经常问他借书看,有的时候会不经意间翻到他做的一些笔记,很细致,就像他平时对待我们一样。我很喜欢听他唱歌,有一次他唱了一首《勿忘心安》,说是给我的一个正式的见面礼,后来我就喜欢上了这首歌,喜欢那句“路还有汗流,梦还没腐朽”。生小科也特别喜欢摄影,我最喜欢的是他在展示他的摄影作品时,从心底发出的自信,他记得每张照片的来历,拍摄的情景,那时候,我觉得他特别可爱。现在我还留着他拍的一些照片,镜头下,两年前的我、我的家,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似乎生活中一些人的出现,会让你变得更严谨,更专业。生小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要求都很高,他严格起来时会让你害怕。每次给他发邮件时都会检查再检查,总担心会有哪里不对。慢慢地,我变得严谨了,越来越注意细节,这让我成长了很多。
一直以来我没有说过生小科的具体样子,其实他很简单,浓眉大眼,像是一个大哥哥一样的存在。生小科其实很幽默,不经意间总能带来很多欢乐,如今突然想念他的那些笑话了。写着写着,突然想到上学期开学那晚,那是迎新的第一天,很晚了我们一起坐在院里的场地,等着,聊着,那个时候,真好。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三年了,生小科就像是我的家人,一直在我身边,因为他,他乡已经变成了故乡。陪伴无声,成长有声,很多东西就是这么的说不清,道不明,如果不是我亲身经历,我会很难想象这种情感。关于我与生小科的记忆,还是那抹绿色,关于青春,关于成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谢谢生小科一路的陪伴,因为刚好遇见你,我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