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网站首页 >> 三元文苑 >> 正文

细说烟台大学校名题字小史(三)

发布时间:2016-06-01   来源:烟台大学校报    作者:姚新喜 赵海峰 吴向民   点击:
    舒同—非此“烟台大学”的题字
    说到为烟台大学校名题字的名家,不能不提到既是中共高级干部,又是书法大师的舒同。
    舒同 (1905.11.25~1998.5.27),江西东乡县人。1954年至1960年间,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和开拓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席,第二、三届名誉主席。他师法古人又求新求变,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创立了著名的“舒体”,备受海内外推崇。他的书法宽博端庄,圆劲婉通,用笔老重,藏头护尾,点划润厚通畅,别具风格,被毛泽东称赞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
    1958年8月,在“大跃进”浪潮中,当时的莱阳地区专员公署(后烟台行署)创办了烟台大学,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应邀为烟台大学题写了校名。校名为一条幅,典型的舒体字,原迹现收藏于烟台大学综合档案室。
    虽彼“烟台大学”非此烟台大学,但说起来二者倒还是有一定渊源。一是前后两个烟台大学名称完全一样,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烟台大学”。二是前后两个烟台大学,确实因山东省水产学校而有关联。1958年烟台大学所办的水产系,就是当时烟台水产学校的一部分、现今烟台大学海洋学院的前身。1994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烟台大学和山东省水产局在山东省水产学校基础上,联合建立烟台大学水产学院,与山东省水产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01年,山东省调整省内中专学校办学体制,山东省水产学校正式并入烟台大学,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完善,成立了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烟台大学的历史未必需要追溯到1958年那个作为大跃进的产物、存在仅有不到一年的烟台大学,甚至再早——1951年的崇明水产学校,或者它的源头——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四川省国立二中成立的水产部——或此后的1942年从中析出、独立设置的四川国立水产职业学校,但二者确实存在着内在的、历史上的关联。
    说起舒同的题字,顺便说点与此相关的烟大历史的题外话,大约不算什么噱头吧。
 
    权希军—乡党眷顾
    今已90高龄、祖籍烟台福山的权希军先生,在20多年前也曾为烟台大学题写过校名。权先生是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刻字研究会会长等职。据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姜代晓回忆,经军事科学院朋友介绍,他结识了权先生。1994年前后权先生来烟台,姜书记请权先生为烟台大学题字。1994年出版的烟大第一本校史著作《烟台大学 1984-1994》,就用权先生题写的“烟台大学”作为该书封面书名用字。
    权先生在艺术上涉猎广泛,主攻书法,长行草,风格劲健潇洒、神韵流宕、朴茂典雅。福山区专门为其建了一所“权希军艺术馆”,收藏了他许多书法作品。
         
    陈浩凯、宋修鼎—“小人物”的作品
    前面所说为烟大题写校名的大都是书法界、政界的大人物,其中有两位中国书协主席——舒同(第一届)和沈鹏(第四届),两位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中共中共总书记)和赵朴初(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可谓阵容强大。烟大教职工中,也颇有一些书法爱好者。原建筑系副主任陈浩凯、原计算机系党支部书记宋修鼎,都曾题写过校名。
    陈浩凯老师原来在清华大学做过学生和宣传工作,多才多艺。听说要办烟台大学,主动向常务副校长杜建寰请缨,终得回归建筑学专业教师队伍,主持了建筑系的早期创办建设。他曾整理过胡耀邦的题字,为一期学校主要建筑题写牌匾。如当时悬挂于科技、土木、化学、文科等建筑的木制馆名牌匾,就是由他书写,另一位清华建筑系毕业的王德民老师刻字、着色而成的。
    1990年,烟大西北、西南两校门落成,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征集校名题字。宋修鼎老师喜篆书,他提交的一幅四方印章式篆字校名被采用,悬书在西北门右侧门柱以烟大校名首字母“Y”的变形标志下方。当时杜校长还派校办工作人员送上一份润笔,宋老师坚辞不受。
    西南门左侧的“烟台大学”校名到底是谁题写的,长期以来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胡耀邦题写,经陈浩凯整理。校领导在向来宾介绍时即持此说;有的说是陈浩凯老师所书。本文笔者多方求证,也打问过杜建寰和陈浩凯老师,他们二人都否认是陈浩凯所书。将西南门上校名与胡耀邦题字相对比,全然两种风格,不能认定是经修整后的胡耀邦题字。究竟是谁的字,竟一时成谜。在准确考证结果做出以前,西南门题字归属的结论,只好暂时付之阙如了。
 
    通过对烟大校名题写小史的简要梳理,发现有八、九位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曾经为烟大题写过校名。何以这么多人愿意为之捉笔献墨?笔者窃以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作为改革开放后一所由地级市创办的大学,烟台大学是全国头一家,引起各方面关注,他们纷纷以题字表达喜悦之情,寄托美好期望;二是以王济夫、杜建寰等为代表的校领导注重宣传,喜好艺术,利用各种机会邀请名家、名人,所以才留下诸多墨宝;三是烟大由北大、清华两校援建,两校的名声自然为之增色,烟大也因而为名家、名人们看重,愿意为之。烟大后人当以此为精神激励,以办好高水平、有特色烟大的长期奋斗与努力,回报这些先辈们。
    (完)

上一篇:五道营——于繁华处享宁静
下一篇:三行情书

烟大校报

More

高教视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