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网站首页 >> 三元文苑 >> 正文

中秋佳节

发布时间:2019-09-26   来源:烟台大学新闻中心学生团队    作者:王紫兆   点击:

月儿圆圆照人间,人儿满满聚团圆。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中秋节承载着传统文化和细腻情思,为中国人的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提供了美好的载体。

负箧曳行的游子带着家人期许,游行千里,希冀功成名就荣归故里。背后背着一家期待,前手握着几把相思,只有夜深人静之时,举头对着月儿方能排解寂寞空虚之情,这种情感在中秋之际最是强烈。兴许寂寞太过蛮横无理,相聚又总是时光短暂,只要有条件许多在外奔波的孩子都借节日的机会回到家中与父母亲朋团聚,哪怕只有一顿饭的时间,虽短暂但弥足珍贵。你是否也想起了《红楼梦》第五回中“蓉儿,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的富有生活烟火气息的团圆之景?

中国人的情谊最厚重朴实。“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围坐圆桌话话家常,占亭台楼阁作诗赏月,“仲秋之月养衰老,行靡粥饮食”,情与思,思与礼,礼与人,人与佳节,相爱相连。

回家团圆的人有了一处的相聚,却也产生了另一处的相思。在异地赏月的人在感觉家中月亮更圆一点的同时,又会有特别的思绪。中秋让人们相聚又散去,为的是下一个更美好的开始。

孤独的人嘴上说不愿赏月,实则是怕相思之情的蔓延,不敢独自面对而已。月下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缺少的,也不过是那陪着自己看月亮的人。

中秋节的庆祝仪式由来已久,在古人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津津乐道的故事。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而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得追溯到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宋往后中国人开始普遍庆祝中秋节,成为颇具仪式感和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自此,每一个中国人都被写进名为“团圆”的故事中,故事的别称叫“中秋”,故事里的所有人都是主角,每个人演出自己故事剧本的同时又与他人有着微妙和谐的关系。偷吃仙药飞升的嫦娥在广寒宫是否会想起人间的花好月圆,唐玄宗闻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仙曲而自己谱曲编舞《霓裳羽衣曲》,朱元璋将当年秘密传送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给群臣……关于中秋有许多美好的故事佳话被经久传颂。

古时记录中秋之盛景总会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吉祥之物去映衬:“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总会给人一种放松愉悦的感觉,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氛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通俗而又意韵不凡的诗句,用最简单的词语传递出最触动心底的情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同样洋溢着引起共鸣的情思。关于节日的文学作品,传唱不朽。

中秋,七月流火之后,九月授衣之前,古人利用这段耕休之际的节点,向着夏暑挥之以左手,朝着瑞雪伸之以右手,用家人作为材料,绘制一幅幅完整的团圆景象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团圆、思念、赏月、作诗、吃月饼……都是人们投入真情创造来出的独一无二的节庆方式,共筑一个家,共同体验一个“佳”字。

与佳人,在佳节,再回首,共举杯,邀明月畅饮,琼楼玉宇;共起舞,共此时,梦佳期,待到明月明年再共此夜欢愉。

上一篇:月是故乡明
下一篇:诗歌欣赏

烟大校报

More

高教视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