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网站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光明讲坛”走进中国海洋大学

发布时间:2014-12-21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点击: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强国之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吴立新院士在讲坛伊始如是说。2014年12月16日下午,“光明讲坛”走进中国海洋大学,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立新作《“透明海洋”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专题报告。光明日报社副总编刘伟,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孙也刚、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出席讲坛。
 
让海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永恒的海洋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吴立新院士表示,把海洋列为国家整个大的发展战略中,可见海洋的未来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二十一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着气候、水、能源和食物的几大问题。而这几方面问题的解决,海洋是至关重要的依托,无不需要我们研究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是气候的调节器,控制着全球的水循环,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我们要发展海洋战略,成为海洋强国,海洋科技水平和海洋研究能力都是需要大幅提升。 
    吴立新院士指出,二十一世纪海洋科学的前沿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变化的海洋、气候与水循环;海洋观测与预测;复杂的近岸过程;非平衡的生态系统;海底下的海洋以及洋壳与板块动力学等六方面。吴立新院士结合着气候变暖、海洋碳吸收与热吸收、洪水、台风、可再生资源等案例,给广大师生形象的介绍了海洋与气候、水、能源和食物方面的紧密关系。
    在谈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吴立新院士表示,科学的发展需要与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在地球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消除贫困,需要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可持续发展,而这三方面和海洋密不可分。我们讲海洋开发,走向深海、走向远海,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环境多尺度变化及气候资源效应预测,预测未来海洋的系统环境,就是要保持海洋可持续发展。

 
“透明海洋”要实现海洋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
    吴立新院士阐述了“透明海洋”的概念。“透明海洋”是针对特定海区,实时或准实时地获取和评估不同尺度海洋环境信息,研究多尺度变化及其气候资源效应机理,并以此为基础,预测未来特定一段时间内海洋环境、气候及资源的时空变化,使其成为“透明海洋”。
    吴立新院士表示,要实现“透明海洋”需要有观测、机理与预测的协同;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协同;海洋系统多学科的交叉协同以及海洋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吴立新院士提到今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讲创新驱动发展的时候,讲到了机器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恰恰是这两种技术在“透明海洋”的建设中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吴立新院士还半开玩笑的说,人家问我什么叫做“透明海洋”?是不是原来有污染的地方变成透明的了?我总是回答说,不是的。“透明海洋”是通过观测和模式预测,能够把海洋的状态、过程和未来搞清楚。“透明海洋”就是实现海洋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

 
“透明海洋”要和海洋科学前沿接轨
    吴立新院士表示,为了更好的实现“透明海洋”计划,中国海洋大学已协同其他高校、研究所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是加强在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的观测和技术开发,并着重研究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生态系统环境演变、海洋环境与海底资源效应等,建立海洋预测系统和区域海-气预测系统。
    吴立新院士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取得了四方面的进展,主要是围绕制约“透明海洋”建设瓶颈问题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汇聚了一批“透明海洋”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围绕“透明海洋”,以“资料共享”为杠杆,实现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观测系统的初步整合,进入协同建设阶段;培养人才,成立未来海洋学院,设立培养海洋科学与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实验区。
    对于 “透明海洋”计划的未来建设,吴立新院士已经做好了谋划和有了前瞻性的想法。首先是形成一批海洋观测、探测和预测的关键设备技术,这是国家目前非常缺乏的。这样一批关键设备技术,可以带动海洋仪器产业的发展,形成国家的海洋仪器产业。第二是把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观测和预测系统建立起来,这代表着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海洋战略需求的能力,是形成我们国家在海洋科学以及重大战略需求的支撑能力。第三是建立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多尺度能量、物质输运和交换的重大基础理论,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环境、资源与气候新的前沿交叉学科体系,引领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第四,建立3-5个世界一流的深海研究创新团队,创建培养深海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形成满足海洋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需求的人员聘用、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国际海洋领域交流与合作最为活跃的平台之一。(中国海洋大学)

 
\



 

上一篇:山青院志愿者助力春运“暖冬行动”
下一篇:驻泰高校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在泰医举办

烟大校报

More

高教视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