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农业大学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的第一责任和首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和部署,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要求,积极引导学校师生开展早作为、大作为、实作为的深入行动。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师生长期扎根农村,设立以“科技小院”为依托的特色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网络与“三农”“零距离”接触,创新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创新技术应用模式,大范围服务农民,引导农民绿色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用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一是探索农业科研新思路,提升乡村振兴的科技含量。以“3F(Field,Farm,Farming System)”和“三农(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对象,探索“选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到生产中去”科研思路,立足农业一线,围绕生产问题,与农民一起开展接地气的科技创新,创新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直接应用到农民地里,推动当地生产发展和技术应用。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上,成为全球小农户增产增收的榜样。
二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的技术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针对我国苹果产业大、品质低和效益差的问题,该团队住进果园调研限制因素,创新提质增效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实现增产提质增收的好效果。例如在河北曲周县相公庄村,引进和集成多项先进管理技术,形成提质增效技术规程,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推广,全村苹果产量提高36%,经济效益提高27%。通过创新村级技术服务模式,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改善村容村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科技人员与农民面对面服务,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果转化行动。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科教专家网络+政府推广网络+校企合作网络”,与千百万农民一起大面积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新型技术应用模式。张福锁院士团队先后与全国1152名科研人员、6.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及13万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和452个县的2090万农民一起,在过去10年中,共推广应用技术累计5.66亿亩,增加粮食生产3300万吨,减少氮肥用量120万吨,增收节支793亿元。开展和组织了14000多个培训班、21000多个田间日活动、6000多场田间现场观摩会和发放33.7万份宣传册。实现增产增收和环境保护共赢,为脱贫增收、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育人与用人无缝对接,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助力脱贫攻坚。在解决小农户增产增收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和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创建“科技小院”模式,采用面对面讲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科技胡同等多种方式,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自我提高的能力。例如在山东省乐陵市通过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当地优势产业——金丝小枣裂果等品质问题,推动了当地金丝小枣产业的发展,同时开办网上销售渠道,带领农民网络销售,创立“百年福枣”品牌,促进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这些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高度肯定,形成了典型经验,张福锁院士也在201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将引导和鼓励更多老师学生积极投入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做到“育人、顶天、立地、报国”的无缝结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农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