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地处贵州中部,是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之一。
如何帮助麻江“摘帽”?作为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一直在探索扶贫模式。自2015年以来,该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菊花、锌硒米、红蒜等产业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和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3月,麻江县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检查, 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麻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摘帽”后,怎样打造一个稳定、持续、长效的帮扶机制,为麻江县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9年,南农以消费扶贫为切入点,以水稻生产作为帮扶内容,开启了探索高校产业扶贫新模式的序幕。
产业联盟: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实现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目标,首要的任务是把水稻种植户组织起来,做到稻种统一供应、生产统一管理、技术统一指导、稻谷统一收购,这是创建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前提,也是南农多年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成功经验。
南京农业大学挂职干部、麻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玉清决定把学校的经验带到麻江,他组织麻江县供销社着手筹备麻江县稻米产业联盟。
“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产业联盟管理、运行的好坏,联盟负责人是关键。在确定联盟负责人时,水稻产业专家李刚华教授和县供销社李庆松主任把目光落在了赵荣祥这个敢于冒险,又能吃苦,乐于奉献的小伙子身上。
2018年,李刚华教授引种时,由于麻江县多年种植籼稻,“宁粳8号”是粳稻品种,试种存在“水土不服”的风险,他委托麻江县农业农村局找几个水稻种植大户,但大家都不愿意尝试。
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村民赵荣祥得知消息后,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在自己流转的20亩耕地里试种。“宁粳8号”试种成功使赵荣祥深刻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县供销社以较高的价格采购,也让赵荣祥从中获益颇丰。在县供销社的协助下,赵荣祥组织了10个水稻种植大户作为产业联盟发起人,于2019年4月25日,正式成立稻米产业联盟,目前联盟成员达41个。
消费扶贫:鼓了口袋、香了餐桌
2019年春节过后,新学期一开始,学校积极组织学校工会和后勤集团等部门采取行动,将消费扶贫提上了议程。
结合学校需求和麻江县产业现状,大米成为农产品采购的首选,大米主要用于近4000位教职工的福利和20000余名学生的日常消费,采购数量较大,学校深入一家一户收购不现实,不仅成本高,也难以保证数量和质量,必须确定一家合作主体。
那么,谁可以成为南京农业大学采购农产品的合作主体?
南京农业大学引种‘宁粳8号’水稻品种,委托麻江县供销社组织收购、加工和包装,运送到南京农业大学,作为工会福利发给学校每位教职工。麻江县供销社作为新型的农业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主体,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2017年被中华全国总社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鉴于前期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考虑到麻江县供销社拥有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南京农业大学正式把麻江县供销社作为合作伙伴,继续同其合作,开展大米等农产品采购。
双线共推:手指轻轻点,专家来身边
南京距离麻江县1400公里,路途遥远。高校专家平时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乡亲们种植水稻过程中有需要咨询的问题,专家教授做不到随时来到他们身边予以指导,水稻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情况时有发生。
基于这一问题,南农专家组织联盟成员安装“南农易农”APP。“南农易农”APP是南京农业大学搭建一个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建有“当前农事”“农业科技”“农业要闻”“农业政策”“市场咨询”“易农微课”“实时指导”等功能模块。
联盟成员安装APP后,可以随时上传图片,发传文字,与专家互动交流。就一些种植的疑难问题,还可以通过APP实现专家会诊。老百姓通过APP还可以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市场信息,或随时下载观看农业技术操作的小视频,等等。对于新进加入联盟参加培训的农户,教授团队总是手把手帮助他们安装。
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划拨给麻江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文化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县供销社各30万元、20万元和15万元的帮扶资金,分别用于菊花、蔬菜和水稻产业发展。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农户购买种苗以及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
“通过物化补贴,旨在激励那些积极采纳新技术的联盟成员,进一步增加联盟的凝聚力。”李玉清说,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开展技术指导是一个全新的服务手段,对于高校定点帮扶偏远贫困地区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教优势,助推麻江农业产业发展,2019年,南农提出“10+10”行动计划,即由麻江方面遴选党建工作有待改进、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10个村,学校根据每个村的产业领域确定专业相近的10个学院进行对接,开展党建、科技和消费扶贫等工作。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表示,目前,麻江县已脱贫摘帽,产业振兴已纳入麻江县的重要工作议程,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校优势,持续发力助推麻江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