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2.0计划,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日前举办“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研讨会”,聚焦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重庆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雄安官网等学界和业界的20位代表发言。
研讨会围绕实践教学“1+1模式”(任课教师+业界导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融媒体时代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清华大学马新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教授以该中心与雄安官网4位业界导师联合指导的“清华学子看雄安”报道专题为例,介绍了他承担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的相关教改课题,分享了5年来先后与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及雄安官网等主流媒体合作,指导选课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调研的“1+1模式”,并对实践教学如何勾连新闻传播学理论进行了阐发。
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许向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斌教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和中国社科院大学媒体学院何晶教授分别介绍了所在高校培养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经验。在“融媒体时代实践教学”议题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副台长宣宝剑、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佳航副教授、张艳红副教授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吴璟薇分享了自己的教学体会,引发大家泛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角色定位、融媒体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等问题的思考。王君超教授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和本质特征,加强实践教学是新闻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田野即课堂”,实践教学做好了,理论与实践才能真正融合。
同时,学界代表普遍认为,实践教学耗费时间、精力巨大,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且需要动员较多的社会资源与媒体资源,但成果很难计入考核。但因为它对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批判性思维十分重要,在新闻传播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学者们认为,在当前的科研导向情况下,实践教学在带队教师、活动经费与作品发表平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限制,建议新闻传播院校在人才引进、教学经费等方面向实践教学倾斜,并推进实践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